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2025年1月份工作总结及2025年2月份工作计划
一、1月份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推动责任落实。持续深化创新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深刻理解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工作导向和基本参照。认真宣传贯彻省市两会精神,聚焦202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体要求,立足局业务工作,抓好贯彻落实。细化2025年度工作任务。梳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成绩亮点及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细化2025年度工作要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平台管理,服务重点项目。1月份全市共完成交易项目97个,成交金额累计19.61亿元,节约金额2.14亿元,增值金额958.74万元。其中,完成工程建设交易项目27个,成交金额17.4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33个,成交金额5505.69万元;其他交易项目7个,成交金额523.41万元;产权交易项目23个,成交金额5093.4万元;国土资源交易项目7宗,成交金额1.03亿元。“五个优先”提速保障重点项目。持续落实“优先对接沟通,优先发布信息,优先安排场地,优先抽取专家,优先开评标”工作机制,服务重点项目。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基本完成公共资源平台系统政务云迁移工作,共享政务云安全设施,提升系统整体防护水平。完成系统优化及功能开发24项,主要在交易系统中增加招标文件“预公示”模块,实现招标文件预公示全程线上办理。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示范文本及调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的通知》的要求,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示范文本开发及交易系统优化改造工作。推进“双盲”远程评标。本月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68个,其中主场15个,客场53个。制定“双盲”远程评标工作主副场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内容。
(三)健全规章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开标评标规章制度。制定2025年开评标现场制度“废改立”计划,已健全规章制度5个,进一步明确专家抽取程序、工作标准和要求,严格电子开标规范操作。其中已修改《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抽取办法》《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隔夜评标管理办法》,新制定《评标评审专家抽取ABC岗位责任制》《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开标操作暂行办法》《淮北市评标评审专家抽取应急预案》。扩展示范文本电子模板类别。完成政府采购货物公开招标、服务类公开招标综合评分法范本、竞争性磋商(服务类)、货物询价等4个范本电子模板开发。参加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示范文本及调整工作部署会,开展招标计划范本调整、合同签订等宣讲培训,完成省财政厅采购文件模板试用,补齐短板弱项。优化标前预公示。对网站标前公示栏目进行优化,分类(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及其它交易)进行标前预公示。稳步推进CA锁全国互认试运行,已在交易系统投标人登录页面更新使用全国互认二维码。
(四)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范执行。标后合同履约监管。“双函”齐下,实行“合同签署提示建议函+合同签署提醒函”制度,创新开发合同签订短信提醒功能,多节点提醒、多层次通报,精准推送待签合同信息,公平竞争审查政府采购合同32个、工程建设合同23个,上传履约信息9个,处理延期变更2个,提速提质标后合同履约监管。创新2025年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工作机制,与市住建局实时共享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及人员变更情况,施工交底过程中共同开展标后约谈。加大案件核查力度。通过“当面对账”方式,化解交易主体矛盾10宗。联合纪委、公安召开“三方联动”会议,研究近期排查发现的问题线索,持续提升工程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和案件办理质量、效率。深化代理机构监管。完成全省优秀建筑业企业招标代理初审上报工作。参加市深改办改革事项评估会,完成我单位承担的探索代理机构立体监管模式改革事项评估。组织召开2025年代理机构业务培训会,200余人参会。
二、2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一)提振拼闯状态,抓紧抓实2025年工作任务。一是力争招投标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开门红。跟踪调度营商环境工作进度,协调攻坚重点难点问题。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交易周期,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二是落实落细2025年工作责任。对标省发改委及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全市科技创新暨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等,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筹备召开2025年度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专题汇报会,总结2024年工作亮点及存在问题,细化2025年工作任务。
(二)瞄准公共资源交易新阶段、新特点,持续完善交易规则。一是规范市属国企采购。根据《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国有企业采购进场交易相关工作指引,鼓励引导国有企业采购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二是持续优化示范文本。结合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最新政策要求,对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示范文本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满足当前公共资源各类别项目交易所需。本月重点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示范文本及交易系统优化改造并施行。三是出台《淮北市招标代理机构名录登记及综合评价办法》。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细化量化评价分值,拓展丰富评价内容。四是推行“一目了然”式服务。聚焦开评标,围绕专家抽取流程、评标委员会构成等多方面制作简便易懂“明白纸”,方便项目实施主体了解操作。全面梳理开评标现场制度,最大限度使服务便捷化。持续推进标前预公示,引导采购人对资格条件、采购需求、评估办法等采购文件内容进行标前公示,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保障项目推进。
(三)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交易工作提速提效。一是推进信息化项目。围绕智慧监管项目落地,对智慧见证、交易平台系统迁移及升级项目系统架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评估,细化前期准备。二是关注重点项目。服务好聚能电厂铁路专用线废弃土石料处置、高铁西站片区云集路项目、中水厂管网-补给水系统等重点项目,节约招投标时间,提升效能,助力项目“三早”。三是稳步开展CA全国互认试运行。围绕所有投标企业无障碍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CA证书,完成交易系统登录和投标文件的签章、加密、解密等关键步骤,实现“一张证书走遍全国”稳妥落地。四是助企降本增效。将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与融资、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产品深度融入、无缝衔接、高效联动,用足用活“中标贷”“政采贷”等一揽子融资服务载体,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助企发展。
(四)进一步推深做实公平公正公开。一是纵深推进“三清单”比对。持续加强与发改、财政、交通、水利、农业等行业部门信息端口对接,筛查比对共资源交易项目清单、审批核准备案项目清单、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施(开)工备案项目清单,规范交易行为,防范“应进未进”项目“漏网”。二是加长“三方联动+”链条。起草联动协作方案,加强与纪委监委、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及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协作,继续拓展信息共享空间,增加互动频次,做好有关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强化标中标后监督管理。标中对投标采购文件保持“随机抽、全量查”态势,发现问题及时答疑澄清,推动落实整改。标后细化履约监管,督促落实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协作,筹备标后履约检查联席会议,构建标后履约动态监管平台,保持与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中标企业相关信息沟通,确保履约要求与问题即知即改。